蒼川夜雨

wb@星野砂_蒼川夜雨
ao3@ssshino
所有被屏的没被屏的写得好的烂的都有搬运,小概率低频次回来看这边留言但不会再在这边更新。
谢谢你喜欢我的作品,希望大家都能在同人的世界里自由快乐。

【OOR杂志翻译】DrumMagazine Mar, 2015 Tomoya专访 (2)

图源: @minamiyoru 

翻译/校对:Hoshino


这个Part太专业了,大概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……

翻得痛并快乐着,为了理解内容有几首曲子loop了很多次,到后面耳朵里只听得到鼓点了。希望大家看完之后也能换一种角度再听一听35专XD


传送门:Part1 Part3


总而言之是享受的事

这一点在美国亲身感受了

 

——这里开始想就《35xxxv》详细提问了。这次包括采样和效果在内,声音的表现多姿多彩呢。是说用声音来表现着展开吗……

——是这样呢。在日本录音的时候,也想过要用过加效果的东西来表现想要表现的东西,但是只靠我们自己来做的话还是有极限的。以John为首的外国制作人和录音师在那方面(关于效果)都有着很多想法,我想我们做成了令人满意的声音也包含了那一部分在内。我觉得乐队的方向性方面也发生了大的骤变哦,和前一张专辑比起来。乐队之外的声音也有所增加,与之对应的,鼓的成分反而变得简单了。

 

——取材的时候我尝试挑战了翻奏,虽说简单,但是留下深刻印象的乐句很多呢。

——谢谢(笑)。

 

——比如说第二首曲子《Take me to the top》,我觉得鼓的亮点在于和吉他惊人地结合的踏板动作。

——外国人十分重视吉他的riff和低音鼓的关系性呀。这首曲子吉他的切分特别多……是首弱拍上一强一弱的曲子,鼓就特别直接地“咚、哒”这样配合节奏。我觉得这样配合地很好,感觉变得很不错。曲子中间稍稍变了调,速度也变慢了,这里是制作人的主意,我心里觉得这个变化的关口是超级集中的要点,在live上演奏的时候这里也变得重要了呢。然后,从那段慢节奏的鼓开始,后半部分加入人声之后就加速了,这里的切换有个性,是我中意的部分呢。

 

——感觉到A段旋律里激烈的四拍子鼓点的律动受到了外国鼓手的影响,这首曲子是什么时候录音的呢?

——实际上这首曲子是在横滨体育馆的live结束的时候一边即兴合奏练习着一边写出来的。经历了录音和live,感觉和年初相比的话对鼓的处理手法稍微变化了,所以也说不定打出了那种感觉。

 

——《Cry out》的副歌的打击感渐进变化的地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。是思考着什么演奏着那样推进展开的场面的呢?

——果然还是旋律……是歌声啊。我觉得别人经常听的话就能让他们听懂,就打成了意识到歌的打击声。这首曲子我个人觉得是翻奏起来会有意思的一首。特别是A段旋律的踩镲部分,和《The Beginning》有稍微相似的部分。改变了低音鼓的演奏,进一步试着形成了自己的习惯。

 

——《Suddenly》的2A段旋律里出现了细腻的踩镲乐句呢。

——有的呢(笑)。我想读了之前的Drum Magazine的采访的人就明白,我喜欢在2A段习惯性地这么做(笑)。这首曲子是和我们在日本共事的编曲akkin一起制作的曲子,akkin也来到美国,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一起制作了这首歌。所以这首歌表现出的有akkin风格的部分,也有美国风格的部分。

 

——鼓的亮点的话,我觉得果然还是在进最后一段副歌之前的连打的加花,Tomoya觉得如何呢?

——那是感情变得最露骨的地方呀。那段连打是为了接下来的大声鼓点而打的,希望翻奏的人能够以特别大的幅度去打。我也在live上抱着暴露感情的心态打了鼓,希望大家也以准备赌上性命的心态去打。

 

——《Mighty Long Fall》的基本节奏是最大的翻奏亮点呢。

——这就是刚刚说到的在“精神和时间的房间”制作的曲子,最开始是完全不同的曲子,根据John 的想法,曲调和鼓都发生了骤变呢。基本的打击并不是一直不变的,加入了叠音镲的镲心和水镲的声音,稍微有点改变。我觉得感觉会变得很有趣。副歌里也有用踩镲打出16分音符的细碎声音,这里的小军鼓也稍稍有跳跃的感觉,第二段副歌后半尽情地描绘了冲突感的场面!

 

——《Heartache》是首抒情曲,在以前的采访里Tomoya说过“不擅长抒情曲”,但感觉以仿佛包裹住全曲的大声打击将曲子的世界观表现出来了。

——真的吗?这首曲子是和Arnold(Lanni)一起制作的,说在鼓的设置上花了10个小时的人就是这位(笑)。根据他的想法,这首曲子的低音鼓部分是用电子鼓录制的。似乎是为了让底鼓声音更加分离而经常使用的方法,这一点很新鲜呢。

 

——我认为在慢速的抒情曲里,如何感觉“间隙”成为了要点。Tomoya是如何去捕捉“间隙”的呢?

——果然还是歌声吧。尤其是,Arnold是个很重视歌声的人,给了我像是“这里的旋律是这样走的,所以你这么打吧”这样的建议。第一段曲子结束之后也加入了小军鼓滚奏,有意识到要如何与周围的声音调和呢。

 

——下一首《Memories》总而言之速度很快呢。

——确实是专辑里能争一、二名的快速,打起来大概也是动作要得最多的。常有小军鼓的连打呢。

 

——在翻奏方面如果有要点的话请告诉我吧。

——速度确实是很快,我觉得打起来会有意思。小军鼓也有像是错拍打的处理,A段旋律也充满了加花。但是因为并没有打成特别奇怪的样子,所以首先是要精确地打出16分音符连打呢。

 

——《Decision》的副歌的低音鼓连打给人冲击很大呢。

——是的。在我心目里《Decision》有种“The·国外的打击感”这样的印象,基本上来说很简单。那之中的关键,我想就是在于那段低音鼓连打,而这是Taka的主意。像是有着明确的印象呢。虽然是简单的低音鼓连打,但是要打出恰如其分的律动却是相当难的。节拍抢先或者之后都是不行的。这段连打的要求很高。

 

——第11首《One by One》的副歌结束之后出现了“咚铛铛、咚铛铛~”的三拍子乐句,这是Tomoya的得意技能呢。不知怎的安心了(笑)。

——(笑)。我觉得那段三拍子乐句和吉他以及人声是精密配合的,所以翻奏的时候我想试着意识到那一点会很好。然后,这首曲子在我心目中的亮点是A段旋律里击打筒鼓边缘的地方呢。

 

——那个“咔哒”的声音是筒鼓边缘的声音呢。(请用耳机仔细听0:30-0:46处的右声道。——译者注)

——这也是John的主意,迄今为止我从没打过,试着打了之后觉得“好帅!”(笑)。实际上,我看了外国的鼓手之后会觉得好帅,就是因为他们这些不露声色的地方哦。但是在关键的地方不会显得加入得很突然吗?所以,又试着在那个声音上加上了效果。说起《One by One》的话,副歌结束之后的小军鼓和低音鼓也是,最开始有一点电子感,到了最后一段副歌结束的时候全部都像是本来的音色了。这样的变化也在之后的后期处理中加入了。想着也有这样的方法啊。无论哪位制作人,都有着丰富的为了引出可能性的想法,所以我很开心。

 

——我觉得下一曲《Stuck in the middle》前奏的架子鼓solo果然是很值得听的地方。

——我觉得这首曲子是意识着live来组织结构,从鼓的打击开始制作完成的。因为这一点所以成了“试着让脑海里的旋律从鼓开始进行吧”这样的套路。实际上我们在Warped Tour上表演了这首,气氛炒得很热呢。也有周围的人说“好帅!”,反响也很好。

 

——然后是最后一曲《Fight the night》,我被副歌的筒鼓三连击乐句给帅到了!

——这是和叫做Jude Cole的制作人一起制作的,demo的时候就很壮大,最后我觉得做出了相称的曲子。是最好建立曲子印象的一首呢。虽然加入了很多打击乐器的声音,但那些都是自己来完成的。虽然John作为制作人很随性,但Jude就会在录音室里给我准备一排的打击乐器。我想是为了在好的意义上制造出模拟感呢。

 

——我想憧憬着Tomoya 的鼓的年轻鼓手很多,如果要给他们建议的话,会给什么样的建议呢?

——建议啊……回头想想的话,我把喜欢乐队这件事想得很重要呢。因为很喜欢ONE OK ROCK(笑)。但是我想这份心情很重要。和尊敬的成员朝着同一个方向,尽百分百的力量开live或者作曲,这些迄今为止的经验成为了很大的力量,而且我觉得如果没有在ONE OKROCK打鼓的话,我是不会形成像现在的打鼓风格的呢。可能是说先有乐队才有鼓手吧。所以我能说的就是,找到和自己合得来、认真地一起做事的伙伴,一起向着目标全力前进。我想这些作为鼓手绝对是宝贵的财富。

 

——“为了乐队”这件事成为了动力呢。

——果然有很多受到成员影响的事情呢。与鼓相关也是,可能比见到或听到其他的鼓手给我的影响还要大。跟乐队的关系紧密到这种程度,而且亲密无间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关系很重要。根据这一点,连打鼓风格都是会发生变化的。乐队的存在果然十分重要。还有一点能说的就是,尽情地享受着去做。尤其是live,我觉得绝对是享受着去完成会更好。当然心情波动是会有的,但是享受着去做的话我觉得演奏会变好,最后打鼓的技术也不断进步,总之是享受的事情。自身一直是这样做的,去年去了美国之后重新地实际感受到了这一点呢。

评论(5)
热度(16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蒼川夜雨 / Powered by LOFTER